高延性混凝土砌体加固施工方案
(技术交底)
北京荣达信新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二二年五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 编制依据
三、施工准备
四、施工方案
2.1.1合成纤维
2.2 节点要求
2.3、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
2.4、抹面要点
2.5高延性混凝土季节施工要求
2.6、养护
五、 质量验收
5.1质量控制
5.2、施工控制
六、 结语
一.工程概况
对高延性混凝土应用于历史文物建筑加固砌体结构修缮,高延性混凝土砌体加固方法和技术具有高强高效、施工方便、构造简单、重量轻、对原结构损伤和破坏程度小等特点,能够更好的满足需求。
二、编制依据
序号 | 标 准 名 称 | 标 准 编 号 |
1. |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导则》 | 云南地标 |
2. |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 DB62/T 3159—2019 |
3. |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DBJ61/T112-2016 |
4.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 50204-2015 |
5. | 施工组织设计 | / |
6. |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 | GB 51210-2016 |
7. | 设计图--增加阁楼平面--一次修改20220424(1)_t9(1)图纸 | / |
8. | 公司管理手册及相关文件 | / |
三、施工准备
劳动力配置表
序号 | 工种 | 数量 | 备注 |
1 | 泥工 | 20 | / |
4 | 杂工 | 20 | / |
5 | 电工 | 1 | 持证上岗 |
工程材料表
序号 | 种类 | 数量 |
1 | 高延性混凝土 | 暂定 |
5 | 卧轴式搅拌设备 | 2 |
施工机具表
序号 | 名称 | 型号 |
1 | 电锤 | Z1C-FF02-28 |
5 | 抹子 | / |
6 | 大杠 | / |
7 | 灰桶 | / |
测量及检测仪器配置表
序号 | 名称 | 型号 |
1 | 水准仪 | GCL-32X |
2 | 靠尺 | 2m |
3 | 小锤 | / |
4 | 角尺 | / |
5 | 测距仪 | / |
四、施工方案
用聚合物砂浆进行修补加固处理时,应根据当地气候、工程特点及施工进度合理组织施工。施工工艺流程为:铲除原墙抹灰层 → 凿缝或开槽→ (安装钢筋网或拉结件) → 清理浮灰 → 浇水润湿墙面 →混凝土制备→压抹高延性混凝土 → 保湿养护。
2.1.1合成纤维
高延性混凝土纤维采用加强增韧型合成聚丙烯粗纤维,大大提高高延性混凝土的断裂强度、密度、初始模量、熔点、断裂伸长率等性能。
项目 | 性能指标 |
断裂强度(MPa) | 1166 |
以名义线密度160dtex,名义密度0.91g/cm³计算断裂强度MPa,初始模量MPa | |
断裂伸长率(%) | 20 |
初始模量(MPa) | 8.2✖10m³ |
熔点(℃) | 163 |
密度 |
2.1.2基层处理
(1)对砌体结构加固之前,应将加固部位原有装饰面层铲除干净,并应剔除加固部位松散、风化严重的块体和砌筑砂浆,必要时应对残损部位进行局部拆除补砌。
(2)原墙面有粉刷层时,应在加固之前将粉刷层铲除,并将墙面浮灰清理干净。
(3)原墙面碱蚀严重时,应先清除松散部分并用高延性混凝土修补,已松动的勾缝砂浆应剔除。
(4) 墙体存在裂缝时,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 相关规定。
(5)对裂缝进行修补;原墙体存在损坏或松动的砖块,应进行替换或局部修补。
(6)压抹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前,应对墙面浇水润湿,并待墙面湿润无明水后再压抹。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 15mm 时,宜分层压抹,每层压抹厚度不宜超过 15mm,后一层压抹应在前一层六七成干时尽快进行施工,且前后两道压抹时间间隔不宜超过 4h,*后一层之前压抹的高延性混凝土表面不应收光。
(7)由于本工程原有砌体结构砌筑质量较差,砌体结构平整度差,混凝土压抹之前应将局部平整度超过1.5cm处砌体进行适当剔除,以控住整体施工厚度。
(8)施工之前,应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做“灰饼”,做法同普通抹灰灰饼做法,间距3*3m,梅花形布置,“灰饼”大小50*50mm,厚度与该处抹灰层厚度相同。“灰饼”据此作为抹灰厚度控制。
(9)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成后应在 12h 内、且高延性混凝土终凝后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10)混凝土施工完后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d。
(1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时,应按《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导则》第 4 章的规定对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性能进行检验。
2.2 节点要求
(1)纵横墙双面加固、纵墙单面加固横墙双面加固施工节点如下图所示:
(2)横墙加固,纵墙不加固时,混凝土应向纵墙方向进行延伸,延伸长度120mm,如下图所示。
(3)纵墙内侧加固,混凝土面层亦应向横墙延伸120mm,外墙底层墙体的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应向下延伸至基础顶面,内墙混凝土加固延伸至室内楼层高度即可,做法类似普通抹灰做法。
(4)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遇门窗洞口时,单面加固宜将面层延伸至洞口侧边锚固,双面加固宜将两侧的面层在洞口处闭合,详见下图。
2.3、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
1)高延性混凝土宜采用干混料预拌方式制备,宜采用后加法加入纤维。原材料计量宜采用电子计量仪器,使用前应确认其检定合格。每盘高延性混凝土原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高延性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机转速不宜小于45r/min,并应配备纤维专用计量和投料设备。宜按以下投料顺序进行搅拌:先加入全部水,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干混料(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待拌合物搅拌均匀后加入纤维,采取措施使纤维分散均匀、手摸无聚团后停止搅拌。当纤维体积率超过1.5%时,宜适当提高搅拌机转速和延长搅拌时间。在保证纤维分散无结团的前提下,也可先加水和纤维、后加干混料进行搅拌。
每次拌和砂浆的方法应根据砂浆施工的进度而确定拌和成的砂浆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0min.若拌成砂浆未及时使用而出现干硬现象,不能再次重新拌和,应舍弃不用。
2.4、抹面要点
(1)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必须按要求将墙面原有抹灰层清理干净,反复浇水湿润,经甲方、监理、设计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延性混凝土抹面施工。
(2)高延性混凝土抹面施工面层厚度应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墙面应设置灰饼,保证*小厚度满足设计要求。若一次压抹混凝土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后一道压抹应在前一道初期硬化时进行施工,高延性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严禁使用水泥砂浆面层找平。(注意:除*后一道压抹需要收平面层外,前几道压抹应保持面层表面粗糙人工压抹操作速度要快,且朝一个方向,一次用力抹平,避免反复抹。
(3)如修补厚度超过3cm时,应分层施工。层与层之间间隔4h:对于破坏较深的部位(大于5cm),可先采用聚合物混凝土进行修补,养护3-5d 后,再抹高延性混凝土。聚合物砂浆砂浆适宜在5-30℃的环境温度下进行施工。如环境温度超出此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材料及配合比进行调整。
2.5高延性混凝土季节施工要求
1. 冬季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的有关规定,并应采取保温措施。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2. 冬期室内施工时,应监测室内温度,且不宜浇水养护。
3. 冬期施工,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可采用热空气或带烟囱的火炉进行保温。
4. 雨天不宜进行外墙高延性混凝土,如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措施,且高延性混凝土凝结前不应受雨淋。
5. 夏季施工时,高延性混凝土应随伴随用,压抹高延性混凝土时应控制好各层压抹的间隔时间。
6. 夏季气温高于30℃时,外墙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应采取措施遮阳,并应加强养护。
2.6、养护
用高延性混凝土抹面后12h内,应及时采用人工洒水并用塑料布或湿麻袋覆盖养护,保持面层处于湿润状态且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避免砂浆产生干缩裂缝.
五、质量验收
5.1质量控制
(1) 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检验批进行。每检验批为 50 个自然间(大 面积房间和走廊按 30m2 为一间),不足 50 间的也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2) 加固材料、产品应进行进场验收。
(3) 墙面基层处理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4) 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应符合《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导则》(云南省地标)第 4.2.1 条的规定,同时应满足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不应少于 3 组试块。检验方法:查高延性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
(5) 高延性混凝土与加固构件的结合面粘结质量应良好,锤击检测判定为结合不良(空鼓)的测试面积不应超过总测试面积的 10%。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 5 面墙。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查空鼓。
(6)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抽样合格率不应小于 90%。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 5 面墙,每一面墙不应少于 5 处。检验方法:用钻芯取样及卷尺测量的方法测定。
(7) 加固墙体等板类构件的高延性混凝土面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 8mm,抽样合格率不应小于 80%。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 5 面墙,每一墙面不应少于 5 处。检验方法:用 2m 靠尺及楔形塞尺检查。
其他加固材料或产品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 的相关规定。
5.2、施工控制
(1)为保证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对各道工序进行检查验收。
(2)砂浆层外观平整,层面与基底结合牢靠。
(3)在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抽样检查,必要时可现场进行钻孔取芯试验,以检查其效果。
六、 结语
高延性混凝土时一种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施工方便、而且**环保性修补材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结构耐久性,延长结构物的使用寿命。可以防止混凝土病害的继续扩大,对新建混凝土工程采取预防性措施。采用高延性混凝土进行修补加固处理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工程特点及施工进度合理组织施工。